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癥狀是什么?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怎么治療?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1、經前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月經周期的后期(黃體期D14-D28)表現出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方面的不適癥狀,癥狀與精神和內科疾病無關,并在卵泡期緩解,在月經來潮后自行恢復到沒有任何癥狀狀態。其主要表現有煩躁易怒、失眠、緊張、壓抑以及頭痛、乳房脹痛、顏面浮腫等一系列的癥狀,嚴重者可影響婦女的正常生活。從經前期綜合征的臨床癥狀看,該病是育齡婦女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同時,經前期綜合征是一種生理和社會心理等綜合因素導致的一種婦女疾病。

  2、嚴重經前期綜合征:目前嚴重經前期綜合征經前期癥狀的定義并不一致。但在最近的研究中,這一診斷標準已基本得到統一,并已用于診斷這一系列具有多種表現的嚴重的經前期癥狀(經前期煩躁不安精神障礙)---以至少5種癥狀為基礎,同時包括4種核心心理癥狀之一(出自包含17種生理、心理癥狀的表格。這17種癥狀是:抑郁、無助和負罪感、焦慮/壓力大、情緒不穩、易怒/持續憤怒、興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疲勞、食欲亢進、睡眠障礙、無自控力或易受打擊、協助能力差、頭痛、疼痛、水腫/體重增加、抽搐、乳房脹痛)并在經前期加重,月經后減輕或消失。

目錄

1.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有哪些典型癥狀
4.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應該如何預防
5.經前期緊張綜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常規方法

1.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可能由激素和其它如神經內分泌因素促發或對孕激素的高敏感性,也可能由5-羥色胺分泌不足造成。社會心理因素對經前期綜合征發生有一定的影響,但相關研究不足。

2.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周期性發生的系列異常征象。多見于25-45歲婦女,常因家庭不和睦或工作緊張激發。癥狀出現于月經前1-2周,月經來潮后迅速明顯減輕至消失。主要癥狀可歸納為3類:

  1、軀體癥狀:表現為頭痛、乳房脹痛、腹部脹滿、肢體浮腫、體重增加、運動協調功能減退。

  2、精神癥狀:激怒、焦慮、抑郁、情緒不穩定、疲乏以及飲食、睡眠、性欲改變。

  3、行為改變: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低、意外事故傾向,易有犯罪行為或自殺意圖。

3.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有哪些典型癥狀

  1、煩躁易怒、失眠、緊張、壓抑以及頭痛、乳房脹痛、顏面浮腫等一系列的癥狀,嚴重者可影響婦女的正常生活。

  2、嚴重經前期綜合征:抑郁、無助和負罪感、焦慮/壓力大、情緒不穩、易怒/持續憤怒、興趣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疲勞、食欲亢進、睡眠障礙、無自控力或易受打擊、協助能力差、頭痛、疼痛、水腫/體重增加、抽搐、乳房脹痛)并在經前期加重,月經后減輕或消失。

4.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應該如何預防

  加強運動鍛煉:可做中等度、規律性的需氧運動鍛煉。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量要根據自身體力,如辦公室工作者,開始鍛煉宜采取散步,用輕快步調走2-3公里,每周4-5次,漸漸增加運動量。最主要的是持久、規律的進行,可減輕抑郁癥狀。

5.經前期緊張綜合征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許多病人有情緒障礙及精神病癥狀,故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情況。現在臨床主要根據下述3個關鍵要素進行診斷:

  1、在前3個月經周期中周期性出現至少一種精神神經癥狀,如疲勞乏力、急躁、抑郁、焦慮、憂傷、過度敏感、猜疑、情緒不穩等和一種體質性癥狀,如乳房脹痛、四肢腫脹、腹脹不適、頭痛等。

  2、癥狀在月經周期的黃體期反復出現,在晚卵泡期必須存在一段無癥狀的間歇期,即癥狀最晚在月經開始后4天內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復發。

  3、癥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6.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病人的飲食宜忌

  調整飲食結構:合理增補礦物質(主要為Ca、Mg)、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A、B6及E),增加碳水化合物,減少糖、鹽、咖啡因及酒的攝入。

7.西醫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常規方法

  一、治療目標

  緩解或消除軀體、心理癥狀,減少對個人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生活質量的影響;并使治療的副反應盡可能最小[3]。

  二、治療方法

  1、抗焦慮藥: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較安慰劑能更顯著緩解經前期綜合征,但一部分婦女因藥物副作用而中止治療。益處:多數研究認為抗焦慮藥/非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能顯著緩解一項和多項癥狀。危害:大多數試驗中副反應如嗜睡、惡心、焦慮、頭痛等問題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阿普唑侖會出現嗜睡現象,出現惡心和頭痛的比例相對較低。抗抑郁藥常見的副反應有口干、疲勞、惡心、頭暈。

  2、溴隱停:溴隱停的副作用主要表現惡心。

  3、按摩療法:按摩療法治療婦女PMS效果的證據不足。

  4、認知行為療法: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較對照組能顯著緩解經前期癥狀。放松、行走活動、自我監督、教育、合作技巧等對婦女的癥狀都有緩解,該療法有中長期治療的益處,且認知行為療法可能對較主動的患者更合適一些。

  5、達那唑:評達那唑能緩解經前期癥狀似乎非常明顯,許多堅持治療的婦女有一些癥狀被達那唑治愈。

  6、飲食補充:補充鈣劑較安慰劑能顯著緩解整體癥狀,包括乳房脹痛、水腫、頭暈、腹部痙攣性疼痛。

  7、利尿劑:普遍認為PMS的許多癥狀是體液潴留的結果,因此利尿劑被廣泛使用,但在患PMS的大多數婦女中。我們卻未找到有體液潴留的確鑿證據。

  8、子宮內膜切除術:月經過多的婦女行子宮內膜切除術可以緩解PMS癥狀,但是對單純的PMS婦女的效果還不明確。

  10、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類似物:布含瑞林、戈舌瑞林、亮丙瑞林)持續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超過6@個月將帶來骨質疏松的危險,從而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

  11、子宮切除術伴或不伴雙卵巢切除術:子宮切除術伴雙卵巢切除術后幾乎所有的經前期癥狀完全消失,除非同時存在婦科問題,否則外科手術很少使用。

  12、腹腔鏡下雙卵巢切除術:雙卵巢切除術后通常會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和孕激素周期療法以防止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和子宮內膜癌。孕激素會再次誘發經前期綜合征癥狀。

  13、低劑量雌激素:雌激素能緩解經前期癥狀。為了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和腺癌的發生,每28天給予12天的孕激素是必需的,但在一些婦女孕激素又可能誘發PMS,為了避免這種循環作用,孕激素應局部給藥(使用含左炔諾酮的IUD或孕激素凝膠)。其副反應有乳房脹痛、惡心、體重增加、頭痛及月經周期改變。經皮貼藥試驗還有皮膚敏感、色素沉著的副反應。

  14、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與安慰劑相比,對于緩解一系列經前期癥狀都有益處。

  15、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較安慰劑改善經前期癥狀的證據不足,剛開始使用口服避孕藥時一些婦女的PMS癥狀有所嚴重。

  16、孕激素(合成的孕酮樣藥物):比較孕激素與安慰劑效果的證據不足。

  17、VitB6:發現VitB6治療經前緊張作用效果的證據不足。

  18、反射療法:反射學療法在緩解癥狀方面有一定的療效,反射療法包括對身體特定反射區域的人為施壓的一種方法。

  19、放松療法:肌肉放松治療與閱讀休閑雜志能顯著緩解生理癥狀,肌肉放松療法和按摩療法較初始癥狀有改善。大多數人都把放松療法它作為一種其他治療的補充治療手段。

  20、選擇性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選擇性的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能顯著改善經前期癥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羅西汀有明顯的效果,文拉法新被認為是一種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劑。